台大醫網 NO.209

1. 異常事件:發病前一天內,在工作中 有極端的心理負荷(例如和主管或客 戶肢體衝突導致情緒極度起伏)、生理 負荷(例如因為災難事故的應對處理 而疲於奔命)、或工作環境壓力(例如 頻頻進出溫差極大的冷凍庫而未適當 禦寒)。 2. 短期工作過重:發病前一週內,病患 的工時和工作內容和平常時候相比極 度延長或加重。 3. 長期工作過重:發病前半年內,加班時 數極長,例如發病前 1 個月加班時數超 過 100 小時,或發病前 6 個月內平均 加班時數超過 80 小時。此外,不規律 的工作、輪班、頻繁出差或時差、極端 高低溫及溫差、噪音、精神緊張的工作 等,也都是斟酌考量的重點。 但是,工作負荷的證據往往並不容 易蒐集。在國內,「打假卡」之後繼續加 班的事態是時有所聞。以阿強的故事為 例,醫師比對阿強手機中「 Google 地 圖」的定位紀錄、照片、和公司臉書貼 文的時間,勾勒出打卡出勤紀錄以外的 晚間和週末公務行程,才協助家屬發現 阿強發病前一個月的加班時數高達 106 小時,符合長期工作過重的認定要件。 在許多其他案例中,醫師也會整理個案

和上司或客戶的 LINE 對話紀錄,或者個 案電腦文書軟體的使用紀錄,來評估個 案在帳面外的隱形工時。 藉由職業病認定可以還勞工和家屬 一個遲來的公道,但受損的健康確實不是 再多的金錢所能彌補的。因此,工作傷 「心」的防治之道,還是首重職場預防, 而這也是職醫科醫師走出診間、走入職場 最重要的工作。依據我國法規,一定人數 以上的公司,需雇用或特約醫護人員從事 「勞工健康服務」,到職場協助勞工預防疾 病、促進健康。在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 的預防方面,核心原則在於辨識和評估高 風險群,也就是高疾病風險和/或高工作 負荷的勞工,安排職醫面談,給予勞工飲 食運動習慣調整的衛教,以及進一步就醫 檢查或用藥的建議。對於一定程度風險的 勞工,職醫甚至會建議減少工時、轉調部 門,甚至是限制加班、夜班或輪班。 在疾病的風險兌現以前,多數的預 防措施常會被認為是多管閒事,只有在發 病後才會出現悔不當初卻於事無補的遺 憾。正是因此,臺大醫院職業醫學部推廣 職場健康促進的理念不遺餘力,在診間和 職場為勞工分憂解勞,期盼有一天國人能 與過勞說再見。

vol.209 . 2023 . 4 月 12
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