台大醫網 NO.209
專題報導
在現代資本主義社會中,工作是謀 生的必要手段,但您有沒有想過,不合理 的勞動環境反而讓謀生變成送死?造成 疾病的職業危害分成物理性(如輻射、噪 音)、化學性(如石綿、甲醛)、生物性(如 職業因素引起的 COVID-19 )、人因性(如 負重、重複性動作)和社會心理性(如工 時過長、輪班、工作壓力、霸凌等)。其 中,社會心理危害,特別是過勞,往往是 一般勞工最有感的。目前學界認為長工時 和心肌梗塞、中風、憂鬱、焦慮、酒精 濫用、睡眠問題等疾病有明確而顯著的關 係。綜合許多醫學文獻,長工時會分別增 加罹患冠狀動脈疾病和中風的風險達 13% 和 21% 。 倘若懷疑自己得到了職業病,該如何 求助?勞動部在 2022 年底公告全國十五 間「認可辦理職業傷病診治醫療機構」, 包含臺大醫院總院、新竹分院和雲林分院 在內,需要諮詢的勞工可以至這十五間認 可醫療機構的「職業醫學科」門診掛號。 職業醫學科專科醫師會協助勞工朋友蒐集 證據,評估疾病和工作的相關性。若符
合「勞工職業災害保險」給付標準,醫師 會開立「職業病評估報告書」和診斷書, 勞工可以據此向勞保局申請給付,包含傷 病不能工作期間的薪資補償和相關醫療費 用,若有失能或死亡的情形還可以另行申 請失能年金/一次金或喪葬津貼。 那麼,職醫科醫師是如何判斷是不 是屬於職業病呢?基本上需要考量「五大 準則」(如下圖一):除了確認時序性(先 有危害(原因)才有疾病(結果))、列 舉醫學流行病學文獻顯示特定危害會造成 疾病風險增加、排除勞工本身明顯與工作 無關的致病原因以外,最重要的還是要蒐 集工作和疾病的相關證據。 首先,必須從病患的主觀症狀、客 觀檢查、甚至是法醫驗屍紀錄,確認個案 的診斷符合目標疾病,主要包含腦血管疾 病(如腦出血、腦梗塞等)或心臟疾病(如 心肌梗塞、狹心症、心因性猝死等)。其 次,在發病前病患的工作必須要有強烈的 負荷,使腦心血管疾病超越一般人的自然 病程而提早發生、惡化。具體來說,有三 種過重負荷:
圖一 職業促發腦心血管疾病的認定原則
11
Made with FlippingBook - Online catalogs